7月29日早晨,天目山镇西游村的空气里还带着山间的微凉,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却已悄然展开。9时许,急救指挥中心与急救“临”距离平台响起急促的警报:西游村一名村民突发昏迷,生命垂危。短短几分钟后,两道身影循着定位飞奔而至——他们是西游村的红十字“急救侠”殷炜萍与童利民,也是这场生命救援中最坚实的“第一防线”。
抵达现场时,120医护人员已跪在地上展开心肺复苏,按压、通气、监测,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与时间赛跑的急迫。“我们是红十字‘急救侠’!”殷炜萍和童利民迅速亮明身份,当医护人员体力稍缓的瞬间,他们无缝衔接。双手交叠按在患者胸骨中下段,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稳稳发力,按压深度始终保持在5-6厘米——这是他们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重复过千百次的标准动作,此刻已成为刻入肌肉的本能。
心肺复苏是对体力的极致考验,几分钟便会让人额头冒汗、手臂酸胀。“急救侠”与医护人员默契交替,汗水浸透了衣衫,膝盖在地面磨出红痕,却始终没有人停下动作。“坚持住!”童利民一边按压,一边轻声为大伙打气,声音虽有些颤抖,眼神却异常坚定。最终,在三方合力下,患者被平稳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据了解,目前患者生命体症已经恢复。
这场教科书级的救援并非偶然。作为急救“临”距离项目建设的重要一环,红十字“急救侠”队伍的背后,是数年如一日的体系化培育。过去三年,全区完成应急救护普及培训21.02万人、救护员培训3.76万人,17个实操体验点让“人人会急救”成为现实。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招募红十字“急救侠”1.97万名。
从天目山麓到苕溪之畔,从社区广场到田间地头,临安的“急救侠”志愿服务网络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每个山坳。如今,越来越多像殷炜萍、童利民这样的普通人走进红十字急救课堂,拿起“技能灭火器”,在需要的时刻成为别人的“光”。
生命无常,但守护有常。在此,临安区红十字会向所有默默奉献的红十字“急救侠”致敬!也诚邀更多市民朋友参加应急救护培训,加入“急救侠”队伍。让我们共同织密生命安全防护网,让“救在身边”成为临安最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