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杭州市临安区地貌让“院前急救难”成为民生痛点。如今,随着急救“临”距离改革的深入推进,在这片土地上,一支由1.93万名红十字“急救侠”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如毛细血管般遍布城市和乡村,将急救反应时间大幅度缩短,为山区县域探索出了一条应急救护体系重塑的新路径。
破题:山区急救的“临安解法”
近日,在於潜镇凌口桥村,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紧急救援,生动诠释了急救“临”距离改革的成效。
村民王大伯在田间劳作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万分危急。王大伯的家属第一时间发出求救信号。几乎在同一瞬间,区综合急救快速反应指挥中心的“数字驾驶舱”便捕捉到了这条救命信息,并同步触发两条“任务线”。
收到警报的“急救侠”李师傅第一时间抓起急救包,以最快速度奔向现场。到达现场后,李师傅发现王大伯无呼吸无意识,凭借专业的急救技能,立刻对他展开心肺复苏。在施救的同时,救护车也争分夺秒抵达现场。得益于有效的现场应急救护处置,最终,王大伯的生命体征在转运途中得到稳定,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过去救护车从城区赶到偏远山村需要1小时左右,现在‘急救侠’5分钟就能到场!”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道出了改革的迫切性。2021年,位于高虹镇龙门秘境村落景区的“云上博爱家园”作为全区首个试点,开始尝试将应急救护驿站、培训基地、调度平台、志愿者队伍“四位一体”进行整合,经过两年的探索,试点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凭借“天目医享”改革东风,临安全力打造集120急救、红十字调度、交警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五合一”急救平台,正式启动急救“临”距离改革。
破局:三级联动的“智慧急救网”
走进区综合急救快速反应指挥中心,一块实时跳动的数字驾驶舱格外醒目,地理信息、人口分布、交通路况,一系列信息在系统中融合。
据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一旦触发警报,这个集成11个部门数据的“智慧大脑”,可以精准定位事发地点,并通过算法,在庞大的“急救侠”人才库和急救资源地图中进行毫秒级的匹配,并推送给3名最近的“急救侠”,接单的“急救侠”可实时导航至现场。
事实上,“智慧大脑”的背后,是临安创新构建的“区—镇—村”三级管理体系:区级成立红十字“急救侠”调度中心,与120、110、119信息联动;18个镇(街道)设分中心,按网格组建“急救侠”小分队;270个行政村和47个社区划片到楼道、自然村,城区每个楼道设至少1名“急救侠”,农村每个自然村标配5名以上。更具创新性的是行业化岗位设置——物业保安为固定岗、交警城管为巡逻岗、快递小哥为移动岗,形成“全域覆盖、立体响应”的应急救护网络。
系统智慧,硬件支撑同样硬核。截至目前,全区共布设AED440台、急救胶囊10台,救护站覆盖所有4A级景区。2021年上线的急救“临”距离小程序,已迭代为集培训、调度、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平台,实现“一键呼救、多方响应”。
破茧:从“要我救”到“我要救”的生态重构
“急救侠”周师傅的手机里,“浙政钉”急救群消息不断。作为快递小哥,他在派件途中已成功处置3起现场应急救护。如今在临安,像周师傅这样的“移动急救力量”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急救侠”志愿服务队伍。
那么如何保障他们的利益,激发急救意识?临安有一套完整的保障机制: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为“急救侠”购买意外险,并出台积分兑换制度,优秀案例通过“浙政钉”全区通报。
对于这套保障机制,许多一线“急救侠”感受极深。“以前路上遇到需要帮忙的,心里也打鼓,怕帮不好惹麻烦,也怕自己出事没人管。现在不一样了,政府给买了保险,就有了兜底的保障,冲上去救人心里踏实多了。”周师傅指着手机上的“浙政钉”说道。
“每次成功处置,还会通报表扬,街坊邻居都看得见,这种被认可的感觉特别好。”“积分还能换点实用的东西,像充电宝、雨衣啥的。”李师傅笑着补充道,“其实吧,能帮到人本身就是最大的‘积分’,但现在这套办法,确实让人更愿意、也更安心地去伸出援手了。”
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临安完成应急救护普及培训21.02万人(占户籍人口38%)、救护员培训3.76万人(占6%),17个实操体验点让“人人会急救”成为现实。根据今年5月的最新数据统计,“急救侠”在“黄金4分钟”内抵达现场的比例达51%,10分钟内抵达率86%,成功施救案例中包含8例心搏骤停患者。
“这不仅是急救体系的改革,更是社会治理的创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相关负责人评价道。如今的临安,“急救侠”志愿服务队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他们是危急时刻的急救员、情绪安抚的心理疏导师、健康知识的宣传员。在太湖源镇,“急救侠”还将应急救护培训课堂搬进田间地头,让应急救护知识与农耕知识一同成为村民“必修课”。
破界:从县域试点到全国经验的跨越
站在天目山巅俯瞰,临安的“急救侠”志愿服务网络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每个山坳。这项工作不仅斩获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铜奖,更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点赞。
这项改革的意义,不仅在于将山区急救响应时间缩短至全国领先水平,更在于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应急救护新生态。“临安用数字化思维和志愿服务力量,破解了山区急救资源配置的世界级难题。”浙江省改革突破奖评审组说道。
眼下,临安正推进急救系统迭代升级,计划实现急救指挥“一张网”、AED“一张图”、急救力量“一个库”。当快递小哥、公交司机、退休教师都化身“急救侠”,当每个自然村都有“急救明白人”,这座浙西山城正在书写“救在身边”的新时代答卷,为全国山区县域提供着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