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Slogan

急救“临”距离 | 临安街头雨夜上演生死急救 红十字“急救侠”心肺复苏跑赢死神

3月27日晚,锦城街道新溪村上演了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一幕。

紧急时刻显担当

在3月27日21点36分,夜的幕布笼罩着锦城街道新溪村,一场意外打破了夜晚的平静——一辆三轮车与电动自行车轰然相撞。红十字“急救侠”俞江顺恰好路过,几乎同一时间,他接到了急救“临“距离平台发出的指令,那指令如同战斗的号角,催促着他快步冲向事故现场。

抵达现场后,俞江顺见伤者并无明显外伤,仅手部有轻微擦伤,看似并无大碍。他刚想松口气,却听见边上路人纷纷谈论说伤者没有呼吸了。听闻此言,俞江顺心里“咯噔”一下,赶紧上前详细探查。伤者侧躺在地,身体已微微僵硬。俞江顺心急如焚,大声呼喊伤者,然而伤者毫无反应,已然没了意识。他伸手再探,心瞬间沉入了谷底——伤者真的没了呼吸和心跳!这可是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时刻,容不得半点犹豫。俞江顺迅速冷静下来,当机立断将伤者放置平躺,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就此拉开帷幕。

他双手交叠,开始进行心肺复苏,一下、两下、三下……按了20几下后,伤者吐出了一口气,这口气就像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让俞江顺看到了希望。“一定能救回来!“ 他在心里给自己打气,继续坚持不懈地按压。终于,在经过3分钟有节奏的按压后,伤者恢复了呼吸和心跳,意识也逐渐清醒过来。

就在这时,“急救侠”肖金锋及时赶到。肖金锋作为红十字救护师资,专业知识丰富,他迅速加入救援,指导俞江顺调整伤者体位。不多时,第三位“急救侠”汪海波与救护车同时抵达现场,三名急救侠齐心协力,协助医护人员将伤者稳稳抬上了救护车。

培训赋能结硕果

据悉,俞江顺是万马集团职工,通过浪口村村委组织的应急救护培训系统掌握了心肺复苏、创伤处理等技能,在顺利取得救护员证后,他加入了急救侠的队伍。这次救援是他第一次作为急救侠参与现场施救,也是他第一次进行心肺复苏的实操。

事后俞江顺回忆,整个过程紧张得不行,精神高度集中,直到伤者恢复生命体征,才察觉到双腿酸麻得厉害,但心里却满是救活伤者的喜悦。“当指尖触到生命体征恢复的瞬间,所有紧张和疲惫都化作了欣慰。”这位首次参与实战的“急救侠”表示,正是红十字会“理论+实操“的专业培训,让他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

人道力量聚微光

此次成功救援是临安区急救“临”距离项目的又一典范。目前临安全区已建立覆盖城、镇、村的应急救护网络,通过红十字“急救侠”、120、110、122、119“五合一”平台实现呼救定位、“急救侠”响应、医疗联动的无缝衔接。急救“临”距离改革项目自2023年8月实施以来,截止到2025年3月27日,累计启动红十字“急救侠”快速反应619次,“急救侠”快速响应到场324次,快速响应率达52%,共有838名“急救侠”到场处置,成功施救268人,其中“急救侠”在救护车到达现场前先期主导施救206人,“急救侠”现场参与救治62人,全区急救反应时间明显缩短,真正让“急救侠”成为现场施救的“第一响应人”。

“每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临安区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区红十字会将持续深化急救“临”距离品牌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模式,让更多人掌握“救命技能”,共同织就守护生命的“安全网”。让我们向平凡英雄致敬,也呼吁更多市民加入红十字“急救侠”行列,用知识和行动点亮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