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临安区这项工作受到中国红十字会通报表扬

杭州市临安区红十字会以杭州市红十字会被列入中央文明办重点工作项目“红十字‘救’在身边”基层联系点为契机,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红十字“急救侠”队伍,建立红十字“急救侠”调度中心,融入区急救快速反应综合指挥中心,构建新型应急救护体系,实现应急救护从“训”到“救”的转变,扎实推进“红十字‘救’在身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落地见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人道主义和红十字事业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推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将其主要做法予以转发,供各地借鉴。

发展壮大红十字“急救侠”队伍,实现与120、110、122即时联动,构建新型应急救护体系


区红十字会以杭州市被列为中央文明委红十字“救”在身边重点项目基层联系点为契机,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红十字“急救侠”调度中心,构建新型应急救护体系。今年7月,临安区建立区急救快速反应综合指挥中心,将交警122指挥中心、公安110指挥中心、医疗120急救指挥中心、红十字“急救侠”调度中心纳入其中,四方实时联动,统一实施应急指挥调度。截至目前,累计启动红十字“急救侠”快速反应12次,共向50名“急救侠”发出急救指令,28名“急救侠”响应,快速响应率达56%,成功施救6人,其中“急救侠”为主导成功施救2人,“急救侠”现场参与救治4人。

量质并进,着力扩大红十字“急救侠”基础群体


持证救护员是形成红十字“急救侠”的基础。临安区把量质并进,加强救护员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目前,全区已有救护员3.6万人,占户籍人口6.7%,其中亚运志愿者红十字救护员2100余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2021年制定《临安区高水平推进“急救‘临’距离”应急救护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给予应急救护培训资金、人员等要素保障。

到2025年,全区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要达到40%以上,新增应急救护持证人员3万名,累计持证人数占户籍人口比例达到8%以上,公安、交通、城管、教育、旅游、应急救援、消防、体育、养老等重点行业领域一线从业人员应急救护持证率不低于80%。

重在应用,不断壮大红十字“急救侠”注册队伍


红十字救护员要成为“急救侠”,需要有过硬技术及志愿服务精神。临安区对此积极引导,加强体制机制设计。专门召开全区急救“临”距离项目推进会,通过条块结合、专人跟进的方式,实行部门、镇(街道)联合招募模式,扩大“急救侠”队伍。

2023年以来,在册红十字“急救侠”队员从1.1万人增加到1.5万人,平均实时在线队员从1567人提升到7559人。注册成立“杭州市临安区红十字急救侠志愿服务中心”,增挂红十字“急救侠”调度中心牌子,统一管理全区“急救侠”队伍。按照每个自然村至少2名以上“急救侠”,每个楼幢至少1名以上“急救侠”布局,不断织密急救人员布局网络。目前已实现全区所有村(社区)“急救侠”全覆盖。为保障亚运会、亚残运会,招募“急救侠”和应急救护员126名,组建了“服务亚运”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

快速响应,努力提升红十字“急救侠”救护效能


数字赋能,建设应用平台。临安区红十字数字化应用场景从2021年开始构建,2023年作为院前急救项目进行迭代升级,其内容包括急救“临”距离小程序和后台管理平台及数字驾驶舱,建有救护培训、队伍招募管理、应急呼救响应等子场景。发挥优势,实现急救互补。临安区地处浙西北,部分村落离城镇较远,120救护车无法在短时间内赶到。遇到群众呼救时,红十字“急救侠”与其他部门共享信息资源,在120急救力量无法快速奔赴的区域,可以第一时间展开救护,提升急救成功率。

设施加持,提升救护质效。采用政府和社会“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逐步在辖区公共场所布设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创新开发适合乡村旅游的智慧化急救设施—急救胶囊,实现红十字景区救护站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已设置AED330余台,急救胶囊10台,急救箱等300余个。协同区文明办、团区委建设“亚运青年V站”、“亚运文明驿站”70余个,为流动亚运宣传车配设AED和急救箱,助力服务杭州亚运。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王卢瑶   信息发布:黄晓强   添加日期:2023-11-08   
 
 
杭州市临安区红十字会官方网站  临安新闻网制作维护
浙新办[2004]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